中國十大孝子之一王希海老師來司授課
1980年,王希海老師的父親因腦出血成了植物人,母親體弱多病,弟弟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不能就業,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當時年僅23歲的王希海肩上。面對這樣的情況,王希海毅然放棄了去馬來西亞工作的機會,也放棄了成家的念頭,26年來一直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2006年父親去世后,王希海開始做義工回報好心人。他經常到處講座,把他這么多年掌握的護理知識和對孝道的理解傳達給社會上更多的人。
久病床前有沒有孝子,在王希海老師之前,我們每個人未免都對此報有疑問,但是王希海的老父親,26年臥病在床后背皮膚卻絲毫沒有褥瘡,這堪稱醫學奇跡,也讓我們看到了愛與慈悲的力量。
王希海老師說“父母對子女沒有要求,他們是無私的。你一定要去關心他照顧他。病是從自己心情上來的,心情好了的話,他不可能得病。心情不好了,肯定得病。所以要吃什么東西,不在于吃;心情好了,吃什么都香,你吃什么都可以。要心情不好了,怎么補也沒有用。所以想辦法把老人的心情提高上來,叫他們活得質量特別特別高,在幸福中度過自己后半生。”
父母之愛無私,更無價。在現代獨生子女眾多的中國社會里,4對1甚至是6對1的家庭結構,讓父母、長輩傾其所有、不計回報地為孩子奉獻著一切;但反觀被照顧的孩子,他們對于父母,很少表達自己的關懷;對于親人的付出,認為是理所應當。“烏鴉反哺”的孝道觀正在“自私”中逐漸淡薄。而王希海老師,就像一束光,重新照亮了我們心中的愛,喚起了孩子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在課程結束時,我司副總經理杜雙喜先生做了總結發言,他著重強調了華康藥業要做精品,做“良心”,身在其中的每一位華康員工更需要具備一顆慈愛之心,這樣才能做好人,才能做好藥。